사이트정보

중국박물관 사이트 및 湖南省博物馆

보해성산 2011. 1. 17. 22:06
반응형

湖南省博物馆

http://blog.daum.net/bohaesungsan/?t__nil_login=myblog

5-40102董其昌行书轴.jpg 董其昌行书诗轴
明代(公元1368—1644年),画心纵长175.9厘米,横46厘米。立轴、绫本。这轴行书取法晋唐,用笔十分精到,内涵丰富,在笔的运动中完成点画的各种形态,气贯韵满,虚实结合,由此生动变化而曲尽其妙。书法结体上讲究精微、紧密而有势;在章法上则讲究疏密相间,以字距大、行距大形成疏朗的调子,将结体的美与行间的空白产生有与无的对比,因而造成萧散简远的意趣...
6-40197-1.jpg 张瑞图行书五言唐诗卷
明代(公元1368—1644年),画心纵高30.3厘米,横403.5厘米。手卷、纸本。这卷行书写的是唐代诗人无名氏和李绅所作的三首五言诗:《日暮山河清》、《华山庆云见》和《空水共澄鲜》。就书法而言,该作注重横势、结体扁平,似出自钟繇书体。其书作用笔以偏侧之锋大翻大折,加之紧密至不透风的横画排列,形成了折带摇荡的鲜明节律。章法上疏空行距,压紧字距,因...
7-45363王铎行草书轴.jpg 王铎行草书轴
明代(公元1368—1644年),画心纵长147.3厘米,横47.5厘米。立轴、绫本。这轴行草书是书家节选意临王羲之《十七帖》,其内容是:“迟此期,真以日为岁,想足下镇彼土,未有动理耳。要欲及此,卿在彼登汶领峨嵋而旋,实不朽之盛事,但言此心驰。” 《十七帖》是王羲之行草书名篇佳作,被历代书家作为范本用来临习。该行草书,虽然是节临王羲之的《十七帖》,...
8-40004傅山草书立轴.jpg 傅山草书诗轴
清代(公元1636—1911年),画心纵长262厘米,横75厘米。立轴、纸本。这轴草书是书家自作的五言律诗,内容是:“雾雨终文豹,花斑乱小貍。管城原石秃,研版欲无溪。高鹄摩云翼,飞廉刮地啼。一樽弹短剑,星斗落窗西。” 在这轴书作中,我们感受到整体恣意挥洒,气势澎湃。字体笔画圆润而又劲健,寓刚于柔,结体豪放中又含秀逸,兼有颜、柳与二王之气韵。从点画...
9-45103刘墉行书轴.jpg 刘墉行书轴
清代(公元1636—1911年),画心纵长124.5厘米,横61厘米。立轴、绢本。这轴行书是书家节选意临王羲之《十七帖》,其内容是:“知有汉时讲堂,未知是汉何帝时立。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,画又精妙,甚可观也。彼有能画者,不欲因摹取当可得,不信具示,为欲广异闻。” 这幅字,乍看上去似乎拙笨软弱,全无法度,但若细细品味,则其点画转折全从古人法帖而来,...

1 2 3 4 5 6 7  

 

10-40033何绍基行书轴.jpg 何绍基行书轴
清代(公元1636—1911年),画心纵长156.2厘米,横81.7厘米。立轴、纸本。这幅行书内容是:“凡书画当观韵,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,挟儿南驰,取胡儿弓,引满以拟追骑,观箭锋所直发之,人马皆应弦也。伯时笑曰:‘使俗子为之,当作中箭追骑矣。’余因此深悟画格与文章同一关纽,但难得入人神会耳。”其书法特点是将北碑的用笔引入行书中,一变颜真卿...
1 2 3 4 5 6 7  

반응형